欢迎访问【回村网-乡村互联推广平台】丨查找乡村信息_村委会电话_村里联系人电话_民宿_客栈_农家乐_采摘园_度假村_周边游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乡村惠农政策就上回村网。
村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村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首页  >  乡村振兴  >  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
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
浏览:85793    刷新:2020-06-02 12:42
荣誉称号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荣誉等级 : 
A级
授评机构 : 
文化和旅游部
授评时间 : 
2019年
返乡创业 回村旅游 乡村旅游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2158.5亩,幅员面积2853.8亩。9个农业合作社,506户农户,1682人。村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有党员67人。全村有8个集体企业(全部实行租赁经营),5个私人企业。地区生产总值1.347亿元。村集体自有资金1280万元(固定资产820万元,货币资金460万元)。
2020年4月,战旗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战旗村在70年代是省、地、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落实中央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县率先办起了集体企业。首先办起了砖厂,再以滚雪球的办法先后办起了12个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
1994年,在全县首批股份制试点中,将本村经济效益较好得5个企业——“先锋一砖厂”、“先锋酿造厂”、“会富豆瓣厂”、“先锋面粉加工厂”、“郫县复合肥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成立组建了“成都市集凤实业总公司”,公司成立董事会,负责企业得经营管理工作。后因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致使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企业资产不断流失。为改变这一状况,让企业能顺利生存发展下去,集体资产不再流失,2003年,村两委及时采取措施,与股东们签订股份转让合同,由村集体将个人股全部收购。至此,企业再次成为村集体的独资企业,通过清产核资,财产清理后,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租赁给经营者,把流动资产出售给经营者,村集体收回资金420余万元。改制后每年村集体收入比过去增加10万余元,达到40万元以上,为战旗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集体富裕了,村民们也得到了实惠。从2005年起,村集体每年发放人平40元的以工补农款,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全村村民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也由村集体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给160元的养老补助,给入托儿童人平补助60元,逐步提高了村民的福利待遇。
战旗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动全村党员、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一方面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改变经营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塑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全面推进了战旗村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受到中央宣传部、省、市、县的表彰。1991年被成都市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先进村级组织”。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富裕村”。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8年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五个好村党支部”。1999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文明村”。2000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此外,还连年被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
2019年1月,经四川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2019年第二次会议研究,拟同意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景区等21家景区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战旗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近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初步完成了“两区”,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新型社区;“一中心”,即文化活动中心;“两改造”,即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的“二一二”工程。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建设狠抓“土地流转”这个重点,形成村、企、农互动,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作模式。
(一)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优质蔬菜、花卉苗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5年内使战旗村耕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并带动周边两个村耕地规模经营比重达70%以上。今年10月底前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拓展面积500亩,形成1000亩规模。
(二)建成聚集5000人集中居住,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非建制型小城镇。年内完成中心村一期100亩区域集中居住房及基础设施、配套公益设施建设,入住1000人。
(三)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总结推广“村企农三合一”模式,深化集体企业改制,促进现有企业做达做强;与安德中小企业园有机对接,引进建成一批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基地生产与区域内企业发展有机联结,同时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四)依托沙西线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和临近柏条河优势,结合一产业发展,引水入城,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家生活体验等特色三产。
(五)结合一产业土地流转、二产业村企改制及企业引进建设、三产业蓬勃发展,多渠道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力争集体资产年均增长15%以上,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在拆院并院完成后,结合村改居工作,推进村集体企业改制的股份量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