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回村网-乡村互联推广平台】丨查找乡村信息_村委会电话_村里联系人电话_民宿_客栈_农家乐_采摘园_度假村_周边游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乡村惠农政策就上回村网。
村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村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回村发布  >  乡村头条  >  “蔬菜村”成长记 ——重庆荣昌吴家镇双流村探索“三社”融合取得初步成效
“蔬菜村”成长记 ——重庆荣昌吴家镇双流村探索“三社”融合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06月02日 19:40   浏览:2448   来源:回村网

  这几年,吴家镇双流村的蔬菜生意算是做大了。从过去“名不见经传”到如今“远近皆知”,销售足迹遍及全国多地,双流村也因此成了有名的“蔬菜村”。去年,该村销售蔬菜15000吨,卖出1800余万元;今年,仅蔬菜种苗的订单,村里就接了300万株。

  变化,来自吴家镇双流村的“三社”融合初步探索。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者“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近年来,荣昌大力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在“三社”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提供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为双流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村里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用好合作社:菜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长期以来,吴家镇双流村的菜农都是各干各的。农资、技术等不统一,蔬菜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收入自然也没有保障。

  合作社的出现,有力改善了“单打独斗”的局面。理是这么个理,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

  “最开始,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是合作社的成员。”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杨媚介绍,2013年,双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简称“合作社”)正式启用,重新招收社员。凡是长期在家种植蔬菜的、65岁以下的,每户可招收一个社员。

  可实际上,这一设想干起来却不容易。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里把成立合作社的初衷、社员如何从中受益、未来发展思路全部向村民和盘托出。“没想到,这会还没开多久,100多人就走了一半。当听到要交20元会费时,人又走了一半,最后只剩下30来人。”杨媚苦笑道。

  如何让村民愿意加入合作社?2014年,村里争取到上级无公害蔬菜项目资金,合作社统一采购了薄膜、肥料等农资用品,向社员发放第一波福利:凡是合作社社员,可半价购买,并免费发放物理防虫粘虫板20余张。第二天,村民们就坐不住了,着急忙慌地找到村办公室,“还能加入不?我们也登记一个。”

  “报名那天早上8点多,村干部喊我快点来,说村办公室坝子里站满了人,排了很长的队,合作社当天招收了近300名社员。”杨媚记得很清楚。从“要我加入”到“我要加入”,村民的认识转变了,合作社后续的工作开展得“如鱼得水”:选社员代表,指定财务制度、采购程序、返利办法等工作很快顺利完成。

  为了规范化生产,合作社确定了“六统一”,即物资、技术、品种、包装、品牌、销售全部统一。合作社和大型肥料品牌商进行了测土配方,提供“量身定制”的肥料;建立了蔬菜科技专家大院和田间学校,农技专家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授课,统一种植、管理技术标准;目前正注册吴家脆莲白国家地理商标,做大本地蔬菜品牌影响力;通过吴家铺小程序、设置蔬菜直供点等线上、线下方式统一销售。

  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被评为了“市级示范社”“区级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统购农资30吨左右,为农户节约成本近10万元;合作社社员累计销售蔬菜15000吨,累计销售收入达1800余万元。


盘活供销网:把“良种良法”送到老百姓身边

  要是放在过去,王丽可不会回家种地。

  王丽是双流村1组村民,也是合作社的社员。前几年,家里找不到挣钱的门路,她去了外地打工。如今,她成了双流村的种植大户,有16个蔬菜大棚,“这个嫁接的茄子苗产量高,亩产上万斤,比我以前种的高了3倍的产量。今年上半年,蔬菜就卖了10多万元,以后就踏踏实实在家干,能挣上钱!”

  “这得益于双流村盘活了供销社服务点。”杨媚介绍,之前,村里主要为大客户提供订单生产,今年就有300万株种苗的订单。但成千上万的零散农户,他们也渴望得到优质的种苗。这就需要供销社发挥出基层网点作用,把优质种苗送到老百姓身边。

  优质种苗,对乡亲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拿茄子来说,没嫁接的茄子亩产3000多斤,但嫁接后的茄子亩产可达10000余斤。通过种苗技术,可以实现蔬菜产量大幅提升。这种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会极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老百姓的收入翻番。”从农业大学毕业的杨媚,是个十足的“技术控”,讲起农业头头是道。

  去年以来,杨媚和全区各镇街的供销点进行了合作,推广优质种苗,并提供后期技术服务;培养了10余个固定的零售商,通过赶集日推广优质种苗。今年,通过与泸州、内江、潼南、合川等地的供销点合作,已经零散销售了20余万株种苗,受益农户达上万户。通过搭建供销网络,不仅把“良种良法”在当地农户中推开了,还让周边区县的老百姓也跟着受了益。


融合“加速度”:为双流村蔬菜产业“再添一把火”

  如今,双流村的蔬菜生意是做大了。可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后期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信用社的相关政策如何?记者从区供销社了解到,在强化“三社”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方面,我区开展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增信贷款业务,发挥财政资金的倍增作用,以此调动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的积极性,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同时,我区还致力于简化贷款流程,提升服务水平。通过2018年试点运行,2019年,我区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流程,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账一般只需5天。借款人只提交一次申请,其余流程由区供销社和农商行共同完成。

  “下一步,我村将根据实际需求,加强和信用社之间的联系,以服务‘三农’为抓手,继续探索‘三社’促‘三农’的发展路子,为双流村的蔬菜生意‘再添一把火’,让乡亲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杨媚说。


作者号
回村网
介绍
平台官方发布账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