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西宁的美食,不能不说杂碎汤。杂碎汤是西宁颇有名气的一道大众小吃。杂碎是指用新鲜干净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肚子等,俗话叫“下水”。它分为“牛肉杂碎”、“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杂碎的做法其实是很讲究的,其下水一定要新鲜,做买卖的店家自然也有收拾下水的绝招,收拾下水即快又干净。收拾好的下水当晚下锅,同时加入姜片、花椒、大香、草果、胡椒等布包调料,等开锅后,再用文火慢煮,直到次日凌晨时肉烂脱骨,然后捞出切好,开门迎客。
每天天刚放亮,起早的吃客就已上门。顾客随到随抓到碗中,加一些蒜苗丝、碎香菜,再浇以浓酽的杂碎汤,配上饼子、锅盔吃上一碗,一身寒气一扫而光。杂碎汤每碗肉有定量,但喝汤不限,有些爱喝杂碎汤的可以添加三、四次,直到满意为止。杂碎汤味浓香,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的确是一道营养美味的地方快餐。

西宁为什么有这样一道小吃呢,主要因为这里盛产牛羊肉,每到冬季要宰杀大量的牛羊,除供应本地肉食外,还要供应全国各大城市。这样,就有很多的牛羊下水供人们食用,杂碎也就应时而生了,虽经过时代的变迁,但它却一直保待着其纯朴,古老的吃法,所以特别受当地人的喜爱。 其实我对杂碎汤是情有独钟的,记得小时候这种东西很便宜,在市场上几角钱就能买到一副羊下水,一副全套的羊下水包括头、心、肺,肚子等。那时候由于家家生活水平不高,能吃到羊下水也算是有肉吃了。买来下水母亲带我们收拾好后,晚上就上锅煮上,我们兄妹几个去睡了,母亲在半夜几次起床看锅加火,等第二天我们起床后,母亲早已将一切收拾妥当,我们起床后美美吃一碗,才心满意足的去上学。 正因为小时候对它的记忆太深,所以自从离天家乡后,对它的思念却是日甚一日,每每探亲到家的头一天,就要早早出门去到街边摊上吃上那么一碗,才算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只有杂碎汤的那种浓郁的香味,才是一种真正的家乡味儿。此次回去我也是吃了好几家的杂碎汤,二姐好几次在早市上买回了煮好的杂碎,自己动手做碗杂碎汤当早餐吃,真是过足了家乡的嘴瘾。 临返程时二姐又给我买了许多杂碎半成品,让我带回来做给小女她妈吃。因飞机当天到,拿回来后仍很新鲜,但回来后放到冰箱中一直还没有顾上吃,因为羊杂碎是一种温热品,在夏秋季炎热的南方容易上火,所以只好留到冬天了再吃。 提起西宁的传统小吃,不能不提到尕面片。尕面片是西宁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所以也称“揪面片”。其做法是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尕面片已成了最普及又享有盛名,品种繁多,滋味独特的面食了。

据说这种面食源于野外。古代的青海僧俗民众,不论从军、远戌、当差、服役、驱赶牲畜、经商贩运,还是充军发配,在茫茫原野上,风餐露宿的时候,除了一口锅以外,不可能携带更多的炊具。士兵们在沙场上,靠着一只铜刁斗,夜里用它敲更,白天用它做饭。他们把光板皮袄就地一铺,就不必带案板了;拿三块石头就地一支,就不必砌炉灶了;用手指捏扁面团,就不必找擀仗了。就这样,面团经过压平、拉长,再揪断,就成面片了。下锅后,就地折上两根粗壮的芨芨草当筷子,一顿快餐就草草下肚了。这就是尕面片的由来。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口口相传,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也无从考证,但它确实是一种方便的面食。 从小在西宁长大的都会做尕面片,就如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后,一生都不会忘记一样,这种技能会伴你终生。我到南国之滨已多年了,也还时常做这种尕面片吃,也算是一种不忘本的意思吧。
现在这样美食也在创新了,其吃法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的烩面片,有用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等。 尕面片最地道的还是羊肉面片,就是用新鲜的羊肉、萝卜片等做成梢子,在开水锅里下好面片后,再把梢子倒进锅里,放点蒜苗丝和香菜调好味,吃时根据口味调点油泼辣子和香醋,就着当地腌的花菜吃,真应了一句广告词——味道好极了。 羊肠面是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将煮熟的羊肠切成寸段,放在平铁锅中用青油炒烘待用。吃的时候,抓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在面上边放一铲子加工好的羊肠,再配一口热羊肠汤,保证让你筷未动,先流口水。

最后说说西宁的另一种美食——熬饭,它是因西宁当地方言而得名,“熬饭”的“熬”在西宁话中不读áo,而读nāo。就是在煮过肉的汤中(羊肉汤最好),放入煮熟的白萝卜片、粉条、熟洋芋块、小块羊肉肋巴等,加盐、花椒粉、姜粉、草果粉、胡椒粉等调料,煮的软烂就着西宁特有的焜锅馍馍吃,别有一番风味。

在西宁一般到了除夕之夜家家都早早煮肉熬汤,做上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熬饭,专等儿女们回家吃年夜饭,儿女们或早或晚,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母亲先给他盛上一碗熬饭垫肚了,等全家人聚齐后再正式吃年夜饭,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过年时只有吃到母亲亲自做的一碗熬饭,那才有了要过年的感觉。----------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