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为指导,以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主导,设立“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模块,由积极向上的旅游青年学子为主力,强化党建带动学科发展,以传递乡村旅游发展专业知识及经验成果为核心,引导旅游管理师生关注行业发展态势,拓宽关注视角,提升所学专业知识。
辽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大梨树村
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石佛一村
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
本溪市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
锦州市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
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
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温泉街道上石桥村
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
村情简介
同江峪村: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被辽宁省商务厅审定为全省十二条重点培育特色旅游商业街区之一。
同江峪村以文化与旅游业为主,全村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0亩,山林面积4670亩;2019年统计,共有344户人口,共1452人,森林覆盖率达77%。
同江峪村是小市镇一个自然村,主要农产品:芹菜梗、哈密瓜、沙果、小胡瓜、乌饭果;村内资源:板钛矿、花岗岩、白云石、耐火粘土企事业单位:同江峪学校采石场,油田加油站,海外锶瀑润饮(食)品有限公司,小市农机中心服务站,本溪通江化工有限公司。
发展现状
三十年风雨兼程,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同江峪村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精准发力,全力打造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青山绿水的生态宜居。
2007年左右,同江峪村开展城乡共建活动,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同江峪村毗邻水洞景区的地缘优势,积极引导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使同江峪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2008年6月,同江峪村注重自身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江峪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初,同江峪社火的精彩表演引得央视记者前来拍摄,并在春节期间央视文艺节目播出。
2016年,省民委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市、县、镇三级政府自筹资金600余万元,将同江峪村打造成为极具特色的满族村寨,全面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建成小市一庄风景区,每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游客年均增长17%以上。
2020年5月15日上午,同江峪村与小市一庄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洽谈,并现场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社火故事
说起同江峪的文化,就不得不说说社火的故事。
如果你刚好在正月里走进同江峪,就很可能碰到村里社火队,每逢正月十五村民自发组成的社火队都会到老洞庙为全县人民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震耳欲聋的鼓声里,面对场地中央的激烈捉对厮杀,此情此景你绝对不会怀疑,这些平日里劳作在田间的村民,扮上极具特色的脸谱,拿起十八般兵器,就是《长坂坡》中的孤胆赵云,是《虎牢关》前的无敌吕布,也是《穆柯寨》里英姿飒爽的穆桂英。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本溪社火”因表演者手中以兵器为道具,以捉对厮杀来展现故事情节,人们也称它为“武秧歌”。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溪县志》就有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正月闹“社火”的记载。同江峪社火在200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一种具有150多年传承历史的民间舞蹈,同江峪社火表演形式多样、保存完好,兼具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2019年春节期间,“本溪社火”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初次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如今,同江峪村的“社火”已成为本地满族传统文化标识,多次走进本溪水洞进行演出,让八方游客近距离感受满乡文化特色。
特色推荐
村寨的水
同江峪的水和本溪水洞里面的水源出一脉,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也因为清冽甘甜的水质,满族村寨里熬出来的羊汤也格外滋补美味。羊汤已成为省内外游客到小市必吃的舌尖美味,满族村寨的羊汤更是受到游客的青睐,没到五一、十一黄金周,游客们赏着美景,喝着羊汤,潇洒惬意。
村寨的石
在同江峪,随处可见嶙峋的怪石有序地矗立在路旁,如同一个个怪石阵。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同江峪村民开始做起了卖风景石的生意。同江峪的风景石中有彩石、花岗石、泰山石等十几种,大的能有80余吨,小的则如鸡蛋般大小。主要销往北京、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广受游客的喜爱。
村寨的“社火”
同江峪社火不但保留了原有驱瘟压邪,纳福求祥的内容,还将本地民俗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研究的珍贵史料。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