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爱岐副厅长在检查过程中指出,大通县依托示范试点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培育乡村旅游、青稞油菜种植、生态养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与乡村资源契合度较好,特色突出,目前要抓住“多规合一”的机会,积极与国土等部门对接,尽快落实好农牧业设施用地,为今后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湟中县借助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集花海观赏、观光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产业,做到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梯次推进,以试点村规划为引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做好村容村貌整治;湟源县凭借资源优势,挖掘、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体现出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巩爱岐副厅长对西宁市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尽快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争取项目尽早开工,加快试点村建设进度。二是引导农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从业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是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促进产业融合,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身到示范试点村建设。五是不断积累发展模式,总结发展经验,为今后的试点村建设树立标杆和样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农村厅的精心指导下,西宁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项行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任务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乡村振兴推进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合力不断增强,重点任务稳步推进。2019年-2020年全市共投入乡村振兴试点村资金7237万元,集中精力开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等工作,有效带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为西宁市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积累了成功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