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回村网-乡村互联推广平台】丨查找乡村信息_村委会电话_村里联系人电话_民宿_客栈_农家乐_采摘园_度假村_周边游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乡村惠农政策就上回村网。
村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村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回村发布  >  旅游攻略  >  甘肃榆中乡村振兴是这么干的
甘肃榆中乡村振兴是这么干的
2020年06月20日 20:19   浏览:432   来源:回村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如何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榆中县贯彻落实好“五个振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产业旺增收才能有保障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榆中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为了带动更多北山农民脱贫致富,榆中县持续扩大中药材饮片精深加工,加快推出中药材茶饮新产品,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依托宏鑫、正源、华源、百草等中药材重点龙头企业,在上花岔、哈岘、贡井、中连川等乡镇新建甘草、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高原艾草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艾草种苗繁育基地500亩。加快推进正源、华源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建设,年新增中药材饮片加工能力1200吨,推动百草公司艾草产业园、艾草种质资源库及储藏库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北山地区有机甘草、艾草申报认证,全面提升中药材品牌效应和产业附加值。
同时加快北山百合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兰州神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百合精深加工及百合产地贮藏保鲜库项目建设。全面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和加快试验示范成熟的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兰州百合品牌整合和产业链重塑。创建园子百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成百合优质母籽繁育基地1个,争取扶持建设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认证百合绿色产品2个,认定百合绿色食品基地500亩以上。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在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百合专销门店,畅通线上销售渠道,全面提升“兰州百合”品牌价值。
像北山地区一样,为了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2020年榆中县全面提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水平,全力打造布局合理、优势突出、规模明显、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构架体系。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分项规划,持续打造南部山区旅游业和冷凉型蔬菜产业集聚区,北山地区中药材、百合、舍饲养羊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马铃薯种植、设施农业和肉牛养殖集聚区,中部川塬地区都市观光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青城镇果蔬生猪产业和青城古镇旅游开发集聚区等为主体构架的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进一步完善以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马铃薯和规模养殖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为主、“五小”产业为辅的扶贫产业体系。全县新增高原夏菜1万亩、中药材1万亩、百合0.5万亩,分别新增猪、牛、羊、鸡饲养量5万头、0.5万头、1万只、90万只。
5月正是高原夏菜的采收旺季。记者在高原夏菜种植大棚看到,一个个色泽鲜亮的的西红柿顺着藤架生长,一片片绿色的茼蒿长势喜人。
“这些菜将直供广东、香港、澳门综合超市,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菜篮子。”甘肃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说,今年还计划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产销协议,助推高原夏菜“走出去”。
2019年开始榆中县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启动高原夏菜品牌上市工作。以西生菜、甘蓝、油麦菜、油菜、小芹菜等叶菜新特品种为突破口,在川东地区扶持建设一批规模100亩以上的高标准高质量示范种植基地,辐射带动高崖、甘草店、龙泉等川东乡镇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力争2万亩;建成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全面完成净菜加工生产线、高原夏菜冷链储运中心和尾菜资源化利用等配套建设项目并投入运营。筹办好2020年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
榆中县在稳定15万亩商品马铃薯种植面积基础上,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邦夫达农业科技公司年产2000万株的马铃薯脱毒苗扩繁中心,新建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1200亩、生产马铃薯原原种600万粒,新建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2000亩、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扩繁基地8000亩,推动种薯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新建储量500吨以上马铃薯种薯贮藏库3座。
积极衔接引导万头猪场、千头牛场等规模型养殖场、大型养殖企业入驻榆中。推动新建成的5个千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及兰州牧鑫、兰州聚鑫等生猪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养殖大县建设进程。加快畜产品冷链运输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统筹抓好牛羊肉、禽肉、乳制品、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产。加快推动甘草店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打造肉牛产业集群。落实好“粮改饲”和优质高产苜蓿种植项目,新增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饲用玉米5万亩。新增散养鸡5万只,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水平。
人才聚 建设才能有底气
人才再多也不嫌多,关键是如何把人才的心留在乡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榆中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三农”队伍。建立“三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注重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注重把熟悉“三农”的干部选任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村工作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配齐配强基层一线农技、科技及金融服务人员,年内为全县招录引进各类人才80名以上。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0人次。聚焦现代农业订单化种植、专供化销售、标准化生产对高素质职业农民的现实要求,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科技队伍。加大致富之星、骨干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等实用人才扶持,鼓励乡土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组建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畜牧养殖等重点产业专家技术指导团队,赴乡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包点、包技术、包效益”技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保障农户稳定增收。
在继续教育平台完成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同时,探索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举办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高原夏菜培育、百合产业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等各类农业人才技术培训班,引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把精力集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培育助力本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专业化人才。
用足用好现有各项人才政策,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落实待遇,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更加精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基层和扶贫一线教育、科技、医疗、农技等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保证有关倾斜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健全完善干部体检制度,做好基层干部心理疾病预防、疏导、干预和治疗工作。
乡风好 发展才能有心气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榆中县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新乡贤选树、好家风好家训征评等活动,组织开展“弘扬乡贤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基层宣讲活动。健全完善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和承诺机制。广泛设立好人榜、孝道红黑榜等,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积极推荐参评第三届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点。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母亲、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好妯娌、好邻居、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引领广大群众由“走着看”到“照着办”转变。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同时弘扬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加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以及农业遗产、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物保护和发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榆中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振兴乡村传统工艺。深入挖掘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榆中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引起情感共鸣、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精品。
优化升级农村文化供给,全面落实好“1+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金崖镇苑川欣城和高沿坪两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乡镇体育健身中心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加快推进文成广场及博物馆群项目建设,做好大剧院、展览馆等布展及运营工作。建成榆中县全民健身中心、榆中县体育中心笼式足球场项目;启动文化五馆、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S104兴隆山村段旅游基础设施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支持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民俗馆、陈列馆。积极推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示范县创建。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
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推行“一地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成一批法治文化广场、WiFi法治公园、法治一条街等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县238个村、4个社区“农家法治书屋”实现全覆盖。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其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生态美 振兴才能有支点
榆中县聚力生态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20年继续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计划,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实施尾菜综合处理计划,新建尾菜还田千亩示范点20个,带动全县生产环节尾菜处理达到20万亩,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在养殖散养户中积极推广实施畜禽废弃物干湿分离,干粪用以还田,污水发酵处理后利用的模式,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计划,推广粮改饲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推广秸秆收、储、运、用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模式,秸秆饲料化率达到65%以上;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计划,严厉打击使用高残留农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年内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7215座、农村公厕72座、旅游厕所10座。持续实施农村“垃圾革命”,大力整治农村“垃圾成山”“垃圾围村”、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现象,全面彻底清理沟沟屲屲、犄角旮旯内常年积存且无人注意的隐蔽陈年垃圾。持续实施农村“风貌革命”,创建“清洁村庄”38个,改炕3000个;集中开展农村“十四乱”和“四房一墙”攻坚整治,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持续实施美丽乡村示范行动,对照“清洁村庄”创建标准,着力打造一批“村美、民富、班子强、风气好”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村,构建以中部片区为带、兴隆山片区为廊、北部片区为区的“一带一廊一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生态绿色发展。着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榆中北部干旱山区生态修复项目、南部生态修补项目、黄河流域榆中段生态修复项目。规划建设“三山两河四区五带一长廊”绿色屏障。广泛动员群众开展村庄植树造林。加大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资源、古梨树保护力度。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黄河支流宛川河生态治理(一期)项目和宛川河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实施生态创新城周边绿化景观提质增效项目供水工程和榆中生态创新城春季生态绿化供水工程。加快实施夏官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加大农村河塘沟渠整治,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继续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监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相衔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完善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和59个集中安置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率。
组织强 带动才能有劲头
榆中县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创新推行以“三化三抓三提升”为载体的“三个三”工作法。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评选一批标准化先进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活动,做好专职村党组织书记选聘后续工作,举办2期农村党组织书记轮训班。用好“甘肃党建”平台,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每村力争至少发展1名党员、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用活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精准筛选扶持11个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实施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改造“五年计划”,新改扩建村级办公阵地26个。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和公共服务清单制度,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积极作用。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完善村务监督规定,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常运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化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及时公开组织建设、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居)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深化农村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农村基层执法程序。打造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法律咨询。建立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组织驻场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打造网上“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乡村”活动。试点建设基层法律服务便民室。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每村培养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行为。
 来源榆中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号
回村网
介绍
平台官方发布账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