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
湖北27村将成全国重点
享优先支持
宜昌7个乡村成功入围
快来看看
1、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
三峡工程修建时,许家冲整村后靠搬迁,是三峡工程建设的见证者与奉献者,有着非常完整的移民文化与移民资源,是三峡移民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三峡移民文化的发祥地与流传地。
2、长阳龙舟坪镇郑家榜村
郑家榜村山水资源独特,有母龙洞、野人溪、桥河等自然资源,还有清朝光绪年间建成的 30 多里的古盐道。2013 年,建成了国家 4A 级清江方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到 30 万人次以上。
3、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
4、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
近年来青林寺村从开发旅游特色、完善基础配套、提升人居环境、推进农旅融合、传承历史风貌、做优旅游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建成了巴蜀土家风格居民小区、度假酒店、土楼式文化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非遗民俗一条街、三苏桥、古牌坊、谜亭、民俗博物馆、文化活动广场等民俗文化景点群。下一步还将打造古寺、宝塔、碑林、码头、茶坊、酒肆等人文景观。
如今青林寺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节庆活动精彩纷呈,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青林寺村休闲度假,青林寺村也将建设成“行绿色之旅、探古村谜韵”的江南文明古镇。
5、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
境内鬼斧神工的石庙湾、灌冲湾、大洞湾、小洞湾、肖家湾、谢家坳、蔡家坳,一条条神奇的支脉,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长江一级支流柏临河穿村而过,一到夏季,满河荷花竞相绽放,河水清澈见底,河中鱼儿自由自在,引来白鹭、红嘴鸳鸯、野鸭等保护鸟类来此栖息,一派和谐。
龙泉湖素有珠宝湖之名,湖水清澈,典故传说很多,是一块神秘而又独特的地方,现开发为“三峡龙泉湖旅游风景区”。既有千亩花海,郁金香、桃花、月季、三角梅等花卉依次绽放;还建设开放高空秋千、玻璃吊桥、玻璃水滑、七彩滑道、太极喊泉、晃晃桥、卡丁车等多个游乐项目。
青龙村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游客来到青龙村可体验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特色文化。尤其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期间,可欣赏高跷武艺、高跷舞龙、高跷舞狮、高跷花鼓戏、高跷花鼓舞等精彩绝伦的表演节目。
6、五峰长乐坪镇白岩坪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白岩坪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族人口占90%以上。全村总面积35400亩,耕地面积3372亩,平均海拔950米,最美生态景观廊道G351穿境而过。这里历史悠久,是土汉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灿烂,古风犹存,孕育了土家诗人田泰斗,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等文化名人。
白岩“冲”内,屋舍俨然,稻田旱田,交错分布,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夏时节,游柴埠溪大峡谷、逛土家民居、住农家小院,品长乐空心李,是都市人避暑休闲渡假的胜地、福地、康养之地。
白岩坪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曲的主要传承基地,南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先模先生就居住在观景台脚下。村域之内,山歌、摆手舞、民间吹打乐等土家文化独具魅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裕密集。
该村是全县重点建设的旅游专业村,为加快旅游专业村建设步伐,充分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全力打造白岩坪民俗风情休闲旅游度假区,推动长乐坪镇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近几年来,白岩坪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民居改造、村庄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为重点,旅游专业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被湖北省旅游局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
7、宜都市枝城镇全心贩村
全心畈村位于湖北宜都枝城镇西北部,距县城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公顷,水域15公顷,林地192公顷,有樟树、银杏树等名古树,森林覆盖率38%。
该村探索走精品农业和观光旅游融合之路,相继流转土地2100多亩,并在流转的土地上建成了草莓、黄桃、蓝莓、葡萄等十多个采摘园,吸纳200多名村民就近入园务工,每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不少农民还依托这些采摘园办起了农家乐,收入丰厚。
近年来,宜都市全心畈村着力打造“黄桃生产专业村、特色养殖生态村、现代农业示范村、观光农业旅游村”,先后建立了2000亩黄桃基地,485亩绿色蔬菜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撑起农民致富路。
按照“产业兴旺、绿色生态、美丽休闲、人文和谐”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开发旅游经济,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桃花节”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因地制宜促进黄桃、草莓、红提、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呈现出“山上桃花艳,山下瓜果香,遍地农家乐,老板能人多”的喜人景象。2018年,该村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来源/宜昌发布 爱上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