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回村网-乡村互联推广平台】丨查找乡村信息_村委会电话_村里联系人电话_民宿_客栈_农家乐_采摘园_度假村_周边游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乡村惠农政策就上回村网。
村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村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回村发布  >  乡村头条  >  中国宜宾 早茶之乡
中国宜宾 早茶之乡
2020年05月19日 22:07   浏览:2640   来源:回村网


宜宾早茶,四川省宜宾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宜宾早茶属绿茶类,外形扁平挺直秀丽,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栗香馥郁,汤色嫩绿鲜亮,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明亮。


产地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接壤,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宜宾早茶产区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浅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宜宾境内屏山老君山、宜宾县黄山、筠连大雪山、珙县王家山等成片的原始森林和全市4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为茶区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宜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特别适合茶树生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区气候,宜宾的茶树在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发芽早,采期长,其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加之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 


工艺



宜宾早茶主栽品种为“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等,一般在2月上旬开始采摘生产,这时芽苞最饱满,芽叶内含物也最丰富。特级以单芽为主,芽长在2.5厘米左右的原料不低于95%,要选择芽长相近,饱满肥壮的芽苞,无病虫、无冻伤、无鱼叶、无鳞片、无紫芽、无霜冻芽、芽头无废气废物污染及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等现象。


制作工艺为:摊凉→杀青→理条、做形(揉捻)→干燥→筛选→包装。



泡法



建议选用玻璃杯冲泡宜宾早茶,茶水比例为1:50,即3克茶叶配150ml水。先用80℃左右的热水将玻璃杯温热,然后将水倒掉。再取3g茶叶投入玻璃杯中,先注入1/3的水,轻轻转动杯身,使早茶的香气和滋味更好地散发,再加入热水至七分满,静置40秒后即可品饮。每次品饮至剩余1/3茶汤时续水至七分满。


掌故


宜宾种茶历史源远流长。据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自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上植五谷,…漆、茶…树有荔枝,蔓有辛枸,园有芳弱、香茗,给客橙、葵…” “……鱼、蜜、茶……皆纳贡之。”


宜宾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现已有3000多年种茶历史。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比邻云南、贵州,自古是西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交通要冲、黄金走廊,也是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重要港口。


唐《膳夫经手录》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这说明,宜宾茶季之早可追溯于唐代。


宋代,朝廷为了获取大量军马,以保卫边疆的安宁与稳定,采取了“以茶易马”的羁摩政策,设立“军马州”、“买马场”、“茶马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开设“茶马交易市场”,从事商贸活动。


自从北宋在宜宾设立“买马场”以来,经过南宋和明清时期的“茶马交易”,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贸易之都;宜宾的金玉茶、条茶、金尖茶每年数万担沿岷江水上溯乐山再转青衣江至雅安加工后运至康定,再由藏族驼队运进西藏。


宜宾茶文化浓厚,缘于这里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川南饮茶之风始于周时,到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饮茶之风,浸染东南,唐宋之际文人饮茶风盛极川南。”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为宜宾茶文化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蕴,成为众多文人雅士留连宜宾山川名胜,赞美宜宾名茶的代表作。苏轼的词作“衣染炉烟金漏迥,茶烹石鼎玉蟾留。山星几点躔官舍,僧院百年过客舟。”更为宜宾的茶与景平添了几许遥想。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宾早茶”词条、

                 喝茶族公众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April小顾顾

作者号
回村网
介绍
平台官方发布账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