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尽管宁波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严格执行“人流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 % ”的规定,5月1日至5日,象山茅洋共接待游客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40万元;民宿入住率超过80%,经营收入近230万元。位于茅洋的蟹钳港景区更是始终位列宁波集聚度较高的景区名单。
茅洋乡
茅洋自然资源优势显著,该乡地处象山中南部,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近年来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成功创建省旅游风情小镇、省4A级景区乡镇、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宁波市首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山海水乡,心悦茅洋”全域文明示范线。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逾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 % 和25.9 % 。
蟹钳港
“山海水乡、心悦茅洋”全域文明示范线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以片覆面,实现了乡域全域化建设。示范线由3条支线组成,“风情茅洋”文明线从全国文明村溪东村出发,连接起南充、杨家岙、山下叶、银洋、小白岩等村庄;“山水茅洋”文明线从书香门第郑家庄村出发,连接起大地园、溪口、白岩下、文山、花墙等村庄;“梦里茅洋”文明线从民宿文化洋岙山村出发,连接起台头、李家弄、茅洋、乌石峧等村庄,体现了山、海、田、水的独特风光。
“山海水乡,心悦茅洋”全域文明示范线导览图
在白岩下村,一幢宋朝风格营造的民宿——朴舍,与周围山水资源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因其独特的美学范式,走红网络。这也是该乡引进的高端民宿项目。原在象山县城做大厨的邱永平发现乡村旅游“富矿”后,在白岩下村建成精品民宿“朴舍”,周边环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引得游客专程而来“开窗面轩圃,把酒话桑麻”。
这几年,茅洋乡抓好项目建设,旅游产业持续向好。该乡引导村民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旅游,先后建成“田乐园”“海乐园”和仙岩风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了洋岙山网红村、茅洋村舞狮系列民宿等特色文旅品牌。
银洋村“田乐园”
“田乐园”皮划艇基地
目前,白岩下村二期众筹项目——玻璃滑道建成运营,投资2.5亿元的国际乡野俱乐部项目正在建设,花墙村计划打造农旅综合体验园,目前整个项目已开始土地平整,预计今年底对外营业。依托网红玻璃栈道和水果种植基地,白岩下村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的“山乐园”;从一桌“无边际”海鲜大餐起步,花墙村打造融美食、民宿、休闲于一体的“海乐园”;呼应人们的休闲需求,银洋村的一湖碧波与美丽田园,正成为笑声荡漾的“田乐园”;而溪口村,未来将成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交相辉映的“水乐园”。
白岩下村玻璃滑道
泛舟湖中、住农家民宿、吃“无边际”海鲜、体验网红玻璃栈道……茅洋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海、每一汪水和每一块田,正成为人们回归田园、寻找快乐的“新大陆”。做好顶层设计,绘好发展蓝图。近年来,茅洋围绕“一核五带多点”精细谋划、分村打造、点线串连,绘好全域空间优化、全域产业联动、全域市场开拓、全域服务配套的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以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项目化推进、产业化融合,推动实施“全域旅游 + 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实现强村富民。
银洋“3D壁画村”
蟹钳港滩涂泥玩乐园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旅游产业效益逐步提升。近年来,茅洋认真做好“旅游 + 农业”“旅游 + 康体”“旅游 + 文化”等产业融合文章,依托花卉苗木、海水养殖等产业基地,四季精品果园,以及茶叶、鱼鲞、苔条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采摘品尝等旅游项目,并推动精品民宿“锦上添花”。全域旅游的发展,正全面激发茅洋的乡村活力。
玻璃栈道
通过“全域旅游 + 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茅洋各村旅游相关产业收入在村集体经济中的占比超过了70 % ,重点旅游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其中,白岩下村率先推行集体入股、村民众筹、公司运营等旅游项目开发模式,众筹资金500万元建造仙岩风景区玻璃栈道和玻璃滑道。目前,两大景点的门票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
茅洋“无边际”海鲜大餐
接下来,茅洋试点实施乡村全域旅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茅洋全域旅游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统一服务;坚持市场导向,开发亲子体验游、研学教育游、户外团建游、红色文化游等乡村全域游主题产品。同时还将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深化“山海水乡·心悦茅洋”系列文旅产品,让“嗨象山·趣茅洋”旅游品牌走进更多人心中。
(相关推文:五一假期不出宁波大市?这10个地方美翻了,说走就走!)
点到文明示范线,发现宝藏乐园吧!
文明宁波综合,来源:浙江在线、象山茅洋等
编辑:苏叶子 责任编辑:妙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