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佛山辉煌的文化。
走在佛山那些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看看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听听村里显赫家族的故事,穿越时空对话历史,心境也慢慢平静下来。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罗格孔家村,孔子后裔岭南一脉南迁地,绿水绕村流,800年繁衍不息,仿若岭南不沉之舟。
沿着池塘边的青石板路,走进南庄罗格孔家村幽深的里巷中,不时邂逅屋檐窗棂、美雕雅刻,记忆的舱门忽地弹开,让人在体验古建筑的沧桑与光阴的故事相碰撞所产生的悸动。
孔家村是典型广府水乡建筑风格,深受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熏陶。连片的古建筑群约有5000平方米,至今保存的古建有天南圣裔祠、南庄孔公祠、德祥孔公祠、子达孔公祠、将军第、培堂家塾、秋潭书院等。
公交:坐旅游城巴1线到“罗格孔家村”下
讲起“石湾玉冰烧”,许多人都知道这是百年老字号“陈太吉酒庄”的出品,而这个酒庄的始创者陈屏贤就是张槎莲塘人。
清道光年间,莲塘人陈屏贤在石湾朱紫街开办了“陈太吉酒庄”。其孙子陈如岳自小聪颖过人,光绪九年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清代的翰林学士,亦有“太史”之称,所以其在莲塘村建有“太史第”。
莲塘醒狮在清末民初已风靡一时,民国时莲塘村就以“顽童少狮”的狮团而赫赫有名,曾屡获殊荣。莲塘村交通便利,但是不少古建筑在保护前已被拆除,现在慢慢修复古村美景。公交:佛山124路、117路、133路公交抵达莲塘管理区或季华大桥东

璜矶村内,一座用石板筑成的百足桥,陪伴了这个村落上百年。

璜矶有著名景点——鹭鸟天堂,俗称“鹤巢”。这里有成片近百亩的簕竹林和鱼塘,上万只鹭鸟栖息其中。每天早上6时,朝霞初露,白鹭便飞离簕竹林外出觅食,到了傍晚6时,白鹭归家,灰鹭接替白鹭开始了“夜班”,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璜矶村古朴纯真,只有130多人的小村落充满水乡气息。

公交:乘坐南海巴士江03,樵14,到璜矶村市场(九江鹭鸟天堂)下车
自驾:从G325出发,进入龙高路,转入磺矶大道,根据指示牌前往

东晋成帝年间,道教大师葛洪云游至仙岗,在此结灶炼丹得道,“仙岗村”由此而得名。仙岗圣堂大街内还有宋代古井、清代私塾、清末民初旧商铺等。

老井多是仙岗村的特色。深幽别致的仙岗村内,一口宋代的“蟹眼仙泉”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潺流不息。自驾:从佛山出发沿桂丹路往丹灶方向前行约25公里,左转即可进入仙岗村

松塘村素有“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之美誉。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熠熠生辉。时至今日,松塘村“燕子傍岗飞”的地理布局仍依稀可辨,“代代着朝衣”的美好愿景也一直在延续。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
自驾:直接导航至“西樵松塘村”


烟桥村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


如今的烟桥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村民用类似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这在岭南古村中少见。
百西村头村开村于宋末,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古村护村河环绕,池塘明丽,屋舍俨然,座座镬耳屋、道道古巷,显示着古村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底蕴。历经岁月冲洗,古村建筑或已拆除或日渐破败,但古村肌理仍可窥见当年的繁华。

相对于其他古村落,西樵镇百西村头村面积更大,这里在清末民初是繁荣的墟市,拥有鳞次栉比的园林宅第,享“小广州”之称。
自驾:直接导航至“百西村头村”

北滘自古就出富商大贾。目前中国鼎鼎有名的“美的”和“碧桂园”,都与碧江村仅是一河之隔。顺德人乡土情结浓厚,发迹或退隐后都要在自己家乡建宅立祠,因而百年繁华的碧江留下了大片祠堂、大宅等古建筑。

“千年碧江韵,幽幽岭南情。”街巷、祠堂、宅第、私塾、水磨砖、蚝壳墙……在碧江村幸存的古建筑群,至今仍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这些饱经沧桑的古建筑群,延续了数百年来佛山人从耕读文化到儒商文化的轨迹,让人历历可寻。

公交:佛山旅游城吧4b线、4a线到“顺联广场站”下,转332b路到“德云市场”附近,抵达碧江村。

逢简村曾是盛极一时的“岭南水乡”,在最为鼎盛的明清时期,居住人口超过1万人。水乡周边环绕桑基鱼塘,盛产蚕丝,当时市场就有3个,一船船丝织品通过水运运向全国各地,当时有着“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说法。在清咸丰年间,逢简已有四市两圩了,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
如今的逢简村,依然四面环水,河道水网交织,道道石桥跨于水面,绿树倒影碧水,古风犹存,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被誉为“岭南周庄”。据记载,逢简水乡曾有37座桥梁,33个坊,78间祠堂,32间庙宇。
在水乡,桥是灵魂和交通要道,也是水乡文化的神髓。逢简水乡河网如织,村里大大小小的桥有30多座。

中国家具之都乐从镇,车水马龙的十里家具长廊不远处,有一条中西合璧的古村落——沙滘村。
走进沙滘,最引人注目的是沙滘涌边的陈氏大宗祠,从大宗祠前面宽阔的广场看过去,只见雕脊画栋,工艺精美,雍容大气。陈氏大宗祠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共99道,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堪称广州陈家祠的姊妹祠。
沙滘自古人杰地灵,入仕、经商者众多。从光绪二十一年,便有陈氏族人开始到远涉重洋到海外谋生,他们荣归故里后兴建住宅,于是逐步形成120多间清代至民国的民居群“牧伯里”。 公交:209路、241路、佛250路、广佛城巴12线
龙眼村古称“龙渚”,历史可溯至西汉年间。村落三岗环河,村域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36人。村地处珠三角腹地,水陆交通便捷,陆路通县城有“龙渚初关”。
自古,龙眼村作为典型水乡,农商并重,鱼桑共盛。鼎盛时期,人口过万,三圩六市,交易繁盛,共有店铺一百零八家,点缀在摇曳着龙眼老树的乡村,令龙眼村获“小香港”雅称。
龙眼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古桥、梁氏祠堂、吕氏祠堂、严静庵、余家宅门、石狮埠头、蚝壳墙屋散布村中。但龙眼村的整体保护比不上逢简水乡。

大旗头古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境内,明代时已聚成村落。该村内的清代村落,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修建。村落小巷纵横、房屋密集整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未到三水大旗头村,已看到古村容颜,村子离公路咫尺之遥,成片的屋舍倒影在村前池塘。

村内密集整齐、小巷纵横村口有古榕树,村里的老人坐在榕树下,有的下棋或者玩牌,有的就坐在文塔的塔基上看报纸。
自驾:直接导航至乐平大旗头村

芦苞长岐村又名长寿村,这里产出温泉,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两条水管,一条通温泉水,一条通自来水。三水温泉度假村的温泉水即是产自这里。谢霆锋也在这里拍过《十二道锋味》美食节目。

村子临水靠山而建,一条九曲河水从南流进向西流出,静静聆听河中的渔舟唱晚。在村子的正前方是大池塘,种满了荷花。

自驾:导航至“长岐村”
公交:三水汽车站总站(公交站)转乘615路(三水汽车站-大塘圩)(坐15站),到成功路站下

岗头村地处三水区白坭镇南端,距镇中心城区约20公里,毗邻南海西樵镇,荟萃了岭南建筑特有的院落特色和宗族文化,是白坭镇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
白坭镇岗头村落为民国建筑,全部屋顶皆是锅耳形状,现存的还有连片十多栋间。其中,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有特色的要数梁士诒生祠。
梁士诒生祠为梁士诒在民国初年兴建,集园林、祠堂和书舍于一身,颇具特色,正中为传统的岭南两进院落,座东向西。公共:可乘坐三水旅游专三线, 在白坭青年文化广场站下车,再到岗头村

祠巷村座落在美丽的西江江畔。南宋末年,时任大理寺评事的陈规为躲避战乱,举家一路南下,穿过珠玑巷,沿西南来到西江边,发现这里环境优越,于是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祠巷村大姓氏陈氏,由于家族庞大,他们的祠堂成为了现在祠巷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陈氏大宗祠,还有一个威武的名字——“萃庆堂”,其面朝西江而立,时刻镇守着祠巷村的日常。
从古到今,陈氏家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在祠堂内部左右墙上有两列陈氏族谱,一般的族谱都是书本形式的,只有他们,族谱是以“帘”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公交:可乘坐651、旅游城巴3线在白坭青年文化广场站下车,再到祠巷村

榴村陆家,在距离高明中心城区西北15公里的飞鹅山脚下。榴村陆家坐北向南,背后是飞鹅山,前面是鹅湖,清清西安河环村而过,拥有“背山面水,玉带环腰”的格局。

古巷牌坊,是榴村陆家的特色之一。榴村陆家古建筑群现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代古屋20多间,古老的巷道纵横交错,每条小巷本都建有前后两座门楼,门楼上都有着门牌坊。
陆氏大宗祠、古门楼、炮楼遗址、鹅湖小景、名人馆......榴村陆家就像一卷古书,散发着阵阵书香。古村落活化后,青砖墙壁上绘上彩绘,又是一个小清新打卡点。公交:乘坐524路公交车到“石潭牌坊”站下,往里步行1700米即可到达

栖身于荷富大道侧的阮涌村(又作阮埇),古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称。
自开村以来,阮涌文风盛、英杰多,在高明传为佳话的“一榜四文魁”,说的就是村中名士区大相一家。除了大夫第外,阮涌村还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形成了一道道特别的风景。
公交:先坐到高明汽车客运站,再转521路, 525路, 532路到“阮中”或“阮北”站下
佛山启动古村落活化工作后
很多古村旧貌焕新颜
浓郁的岭南文化、地道的美食
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关注本公号,接收更多吃喝玩乐新资讯)
每一个不羁的灵魂
都有一颗自由行走的心
一起去看看
世界的美好